我會推薦的主要原因,主要是看華倫巴菲特先生對事情的態度,對待事物的認知,面對各種情況的處理,特別是他對 (( 工作 )) 和 (( 賺錢 )) 的定義,現在經濟不景氣,很多人自怨自哀的說找不到工作,又或者工作不如意ㄧ直在怪景氣不好等等....的負面想法,正因如此,我們才因該學學華倫巴菲特先生的人生態度,如何ㄧ步ㄧ步去成長和突破自我~~~~下面是這本書的簡介,推薦給大家。
以下圖文轉載自 天下文化 雪球-巴菲特傳官網及博客來書店網站
巴菲特畢生唯一授權傳記 全球首富與世人分享最慷慨的資產
長達 5年 超過2000小時的親自訪問與觀察,並遍訪巴菲特生命中最重要的250位關鍵人士
《紐約時報》非文學類TOP1
本書回顧世界首富巴菲特的生平經歷。巴菲特從未寫過任何一本回憶錄,但此次他破天荒同意讓本書作者艾莉斯 舒德(Alice Schroeder)為他立傳,除了撥出時間親自接受採訪,也讓舒德小姐訪遍他的家人、朋友、生意夥伴,忠實記下他過去的事蹟、他對世事的看法、他的挫折與勝利、他犯過的錯誤,以及他的人生智慧。
投資精準度為世人所稱道的巴菲特,儘管一舉一動受到媒體緊迫釘人,卻從未詳實地對媒體披露他的一生;就名人的標準來看,他的私人生活低調、非常注重隱私。巴菲特是矛盾的綜合體,他證明了做個和善的好人,也能在競爭中出頭。他對待投資人向如平起平坐的事業夥伴,並且以幫投資人管錢的「管家」自居。不管是身為投資專家、公司的CEO、董事、演說家,他都以誠信為最高原則;這樣的成功秘訣說來簡單,結果卻一點也不簡單,讓他從美國中部平凡小城Omaha崛起,成為舉世知名的富商。
忙碌的巴菲特若不是遇到艾莉斯.舒德,恐怕也不會有機會透過一本書分享他的生命。舒德是幹練的保險產業分析師,向以觀察敏銳、和商業判斷精明在業界中聞名,她在金融題材的寫作上引起巴菲特的注意。舒德發現,儘管現有的書籍對巴菲特的投資手法多有著墨,卻從未有人把巴菲特這個人寫得更深入,談到他更大面向的哲學,以及這些哲學如何造就了巴菲特的性格與種種決策。因為這些原因,巴菲特同意與舒德合作,寫下這本書。
巴菲特從未花這麼多時間回答任何記者或作者的問題,但他數度與舒德長談,回顧他的兒時、他過去的點點滴滴。巴菲特這樣做需要相當大的勇氣,因為從這本書可看出,巴菲特也不過是個人,他有強處、也有弱點。雖然巴菲特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財富,但他對別人最大的影響,不是他在富豪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,而是他的處世原則和智慧。這本書將告訴你,何以華倫?巴菲特的故事,是世界最值得閱讀的成功故事。
內文:
解讀巴菲特- 人生哲學
摘自《雪球》第62章
他本身就是一團雪球
巴菲特給自己人生的註腳就是雪球。他形容自己站在高山上逐漸滾雪球下山,愈滾愈大。只是滾的不只是金錢、人脈,還有對社會的熱情,和對下一代的關心。最後他將85%股票、值370億美元捐回給社會,再創奇蹟。
灌輸學子觀念,幫助新樹苗生根
樹不會長到天上去,巴菲特卻覺得他可以幫助新樹苗生根。他不曾一日不關心公司的業務,卻在思索如何度過餘生才理想時,被好為人師的衝動給撩撥起來。一段時間以來,他常向美國各地的大學生發表演說,到他們的學校去,或者在奧馬哈接待他們。他喜歡和學生對談,因為他們的習慣還沒養成,仍然年輕,能夠充分利用他所說的話。
「我很早就在捏自己的小雪球,如果晚個十年再捏,情況會和現在它在山坡上的位置很不一樣。所以我建議學生,如果你比別人早一點起步──不必早太多,但總比晚起步要好很多。而信用卡使你落後別人許多。」
2008年,他首次成為世界首富。在這之前,學生們來自亞洲、拉丁美洲,每次都有兩、三所學校的學生團體一起抵達奧馬哈,有時人數多達200人以上,有時一個月長達數天。前來朝聖,拜見奧馬哈賢哲的學生,得到完整的接待。他們會參觀布太太的內布拉斯加家具賣場,在波霞珠寶店的走道上閒逛。巴菲特在辦公室接見他們。他教的東西,是他走過此生得到的教訓。
學習機器,選擇成為那團濕雪球
他樂於慷慨分享個人所知,所以願意花幾個月的時間,一年寫一次致股東信;他愛表現,所以想在股東大會放置移動式房屋;他頑皮淘氣,喜歡玩樂,所以願意為床墊代言。他內心的記分卡促使他堅守安全邊際。他純粹出於熱愛,成了孟格所說的「學習機器」。
巴菲特過77歲生日時,想到自己活過的歲數,占美國歷史的1∕3。他無法像以前那樣整天閱讀,因為有一隻眼睛的視力減弱,後來戴上助聽器。他講話的速度遠比從前要快,更容易感到疲累,但商業判斷力依舊快速且銳利。
「如果你裹在正確的雪球裡面,它一定會滾下去。我就是這樣。我的意思不是只指錢滾錢,就瞭解這個世界和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來說,也是這樣。隨著時間的流逝,你必須做選擇,而且你必須是雪花願意掉落在身上的那種人。其實,應該說你必須是本身的那團濕雪。你最好是邊走邊加上更多的雪,因為你不會再回到山頂。生命的運作方式就是這樣。」
留言列表